一、酒后驾车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一)酒精的理化性质
酒精又称乙醇,纯酒精是无色、透明、有挥发性的液体,有微臭、昧炽烈,沸点78. 4C。酒精是多种工业原料,医用主要作为消毒剂。酒精还是许多药物的良好溶媒,也是溶于酒精的挥发性物质的赋形剂。酒精是由糖类和谷类经发酵后再经蒸馏而得。在各种酒类饮料中,酒精是主要成分,只是含量不同。白酒含量在38-68%.黄酒、果酒含量在12%-16%,啤酒含量在2% -6%,白兰地、威士忌含量在45%-60%。
(二)酒精的毒理作用
酒精从胃肠道吸收的快慢受很多因素影响,酒精浓度越大,吸收越。陕,食物尤其是脂肪类食物可以阻止酒精的吸收,食物还可以降低酒精在血液中的浓度。酒精在血液中的浓度,饮酒后半小时至l小时到达最高点,约2小时后可全部吸收入血。进入机体的酒精,比较均匀而迅速地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一般脑组织含量略高于血液。
酒精能作用于一切组织,但最主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首先麻痹最精细和高级中枢,以后逐渐扩散到大脑的更简单、更固定的中枢。若影响到延髓的呼吸、循环中枢,则可引起呼吸及循环功能的衰竭。酒精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呼吸中枢的麻痹。一般人饮酒后表现兴奋,主要是减弱了大脑抑制作用。酒精可使末梢血管扩张,使皮肤发红,散热加快,失去寒意,故醉酒在低温环境中易冻死。酒精在体内代谢,仅有10%左右是经肾、肺、唾液腺及汗腺排出体外,大部分在肝脏经酒精脱氢酶( ADH)作用变成乙醛,而后变成乙酸。乙酸经由血液输送到全身,在各部分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三)酒精的人体反应
酒精对人体的影响因人而异,对酒精耐受力有强弱之分。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因当时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的不同,对酒的耐受程度也不尽一致。但是,血液内酒精浓度与人体的表现大体一致。通过实验和临床观察,血液中酒精浓度与症状、发生事故概率的关系见表3 -2。
表3 -2血液中酒精浓度与发生事故概率的关系表(略)
注:血液中酒精含量在50mg/100ml的驾车发生事故概率为1。
(四)饮酒驾驶的危险性
1.视觉障碍
饮酒后可使人的视轴明显变长,视力受到损害,表现出景深不清,视像变得弥散和不稳,视像融合宽度受到明显抑制,暗适应加长并受到干扰,表现出视物不清。在醉酒时可出现辨色力障碍,有时还可以出现视动性眼震。
2.平衡失调
酒精可致前庭功能障碍,表现肌肉协调障碍,口齿不清,踉跄摇晃,运动失调。
3.注意力障碍
血液中酒精含量达80mg/100ml时,人对光、声刺激反应时间超长,可延长1~2倍。当血液中酒精含量达100mg/100ml时,出现注意力障碍,不能保持对外界事物的注意力集中。
4.心理变态
过高地估计自己、轻率、肆无忌惮、不计后果。例如,超车绕行、蛇形曲线行驶,有的甚至驶离道路。
5.疲劳
饮酒后易引起疲劳,特别驾驶人饮酒后驾车更易困倦。疲劳驾驶的特点是:偏离车道,多数偏左,行驶无规律,出现无故加速或减速现象,空间视觉差,容易发生事故。
[1] [2] [3] [4] 下一页
__________________
绵阳交通事故网(www.myjt122.com)是由绵阳知名交通事故律师陈星光发起创办的绵阳首家交通事故法律专业网站,全力打造绵阳专业交通事故律师第一品牌,为您的交通事故保驾护航!本网律师已亲自承办的数百件成功案例获得当事人的一致好评,是您值得信任的交通事故律师!
本网律师承诺:当事人与律师事务所统一签订代理合同,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收取律师服务费,律师个人在办案期间绝不私自收取任何费用! |
|